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8节  (第2/3页)
像个满嘴知乎者也的文人,也不像高高在上,傲慢自大的王爷,都很乐意与他往来。    这一幕正好落在庆隆皇帝眼中,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朕这个二皇子,颇有朕年轻时的风范啊。”    “说明皇上教的好,没有您,也就没有风度翩翩的衡王爷了。”太监总管张生见庆隆帝心情很好,便适时的拍了一记马屁。    说到不结党营私,这位衡王爷倒是和阮丞相一样,他不独来独往,但与其他官员往来却总是进退有度,不会触及到庆隆帝的底限,最重要的是,衡王爷从小孝顺,不论刮风下雨,也不论距离远近,得了什么好东西都不会忘记陛下。    就拿衡王爷几年前外出打仗,他仍然不忘在边关搜罗一些有趣或好吃的特产寄回来给陛下,每每这个时候,陛下总是会龙心大悦。    庆隆帝心情大好,大步迈出去。    他一出现,众官员瞬间安静下来,地上落针可闻。    待庆隆帝进入大殿,众官员才整齐有序的紧随其后。    待众官员站定,张总管便站出来宣布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,一名御史突然站出来。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要弹劾孙奇,孙奇身为朝廷命官,却徇私舞弊,滥用职权,教子不严,且纵子行凶,为其子隐瞒,掩盖真相,恐吓无辜百姓,望陛下彻查此事。”    站在后面的孙奇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就被御史点了名,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颤颤巍巍道:“陛下,臣冤枉啊,此乃子虚乌有之事。”    说完他又求助般偷偷看向大皇子。    “回陛下,孙大人为官清廉,或许他教子不严,可绝不会纵子行凶。”一名官员在大皇子的示意下站出来替孙奇说话,且没有把话说死。    令大皇子一派惊讶的是,那名御史却是有备而来的,不是空口无凭,紧接着便拿出一干证据。    “臣冤枉啊,这些实属捏造。”孙奇脸色苍白的辩解。    “陛下,臣认为证据已经很明显,坊间一直有传言,臣亦有所耳闻。”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人站了出来。    百官吃惊的看着阮丞相,从不站派的他,平时早朝亦很少做出这种当出头鸟的事情,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?    不少人暗自以为,莫不是要变天了,谁不知道孙奇是大皇子的人,阮丞相公然站出来针对孙奇,未尝不是与大皇子作对,这是不是说明,他心里已经便将大皇子排除在效忠的人选之外。    “启奏陛下,臣还要弹劾孙奇为官不仁,枉法营私。”弹劾孙奇的御史又开口了。    大皇子的党羽大吃一惊,竟然还有后手,后者若坐实了,可就不是简单的渎职罪。    孙奇也明显这一点,今日有人铁了心要整他,他唯一能倚靠的只有大皇子了,一个声音却打碎了他的希望。    “臣附议。”    百官哗然,震惊的看向说出这句话的衡王。    衡王站出来,拱手朝庆隆帝行礼,“关于孙大人与其子之事,臣亦有所耳闻。”    孙奇面如死灰,连衡王都开口了,他知道自己完了,证据确凿,又有衡王阮丞相出面,这两位都是陛下最信任的人,大皇子绝对不会为了他与两人对上。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此事交由衡王彻查,结果如何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。”不过是一个四品官员,庆隆帝挥挥手便做出决定。    孙奇立时瘫软在地,被侍卫拖了出去。    早朝结束后,阮宣两步追上前面的贺蘅,“衡王留步。”    “阮丞相有何事?”贺蘅回头。    “方才大殿上之事,多谢衡王。”阮宣诚心地道谢。    贺蘅淡淡一笑,“阮丞相言重了,每个人都有责任清除害虫,尤其是为官不仁之人,况且我只是将知道的如实说出来罢了,份内之事,无须多谢。”    “若人人都像衡王这般高风亮节,怀瑾握瑜,朝堂的浊气便会减少很多,阮某告辞。”阮宣拱了下手。    “丞相谬赞,请。”贺蘅侧开身子,彬彬有礼,俨然不像位王爷。    不远处看到这一幕的大皇子脸色沉下去。    “衡王不会是已经将阮丞相拉拢过去了吧,否则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