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26节 (第3/4页)
还是免不了有些子烦闷在心的,只是不多而已,真正令李显忧心的则是如今政事堂的局势有些个不太妙。 当初相位之争时,李显之所以会同意高智周出任宰辅,虽有着两害相较取其轻的考虑,可更多的则是因着认定高智周的年迈体衰,蹦跶不了多久之故,理由便是前世之记忆,可却没想到高智周上了位之后,反倒是越活越精神了,上蹦下跳地,浑然不见半点老态,真若是再在政事堂里折腾上个几年,那形势可就有些个不太妙了。 “殿下可是在担心越王尾大不掉么?” 张柬之不愧是当世有数的智者,尽管李显不曾说出不痛快在何处,可其却是一眼便看破了个中的蹊跷。 “嗯,先生对此可有甚计议否?” 张柬之的能耐李显心中有数得很,对于其看破了自己的心思,自不会有甚惊奇可言,这便顺口问了一句道。 “越王其人野心勃勃,蛇鼠两端,意在乱中取利,此一条不止殿下清楚,娘娘心中怕也是有数的,故而,其势过大,不止殿下忧心,娘娘处也是一般无二,且,娘娘欲引之为用,也万不愿见其有抗衡之能力,之所以不动手者,无外乎在等殿下发力罢了,如此,殿下还欲为之么?” 张柬之乃老谋深算之辈,寥寥几句话便道破了朝局的奥妙之所在,虽不曾明说,可言语间的意思却是在暗示李显不必急着动手,以防被武后渔翁得利了去。 “呼……” 李显本身也擅算计,自是知晓张柬之所言无虚,真要是悍然下手猛打李贞,只会平白便宜了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武后,一旦二者彻底合流,朝局立马便会有倾覆之危,当初李贤之所以惨败于武后之手,固然有其自身能力不足的缘故,可也不妨对李贞逼迫得过紧,导致李贞全力配合武后行事,这才会有了后头李贤监国之权被收之事发生,从而使得原本如日中天的李贤一落千丈,最终走向了败亡,有这等前车之鉴在,饶是李显一向自信,却也同样不敢大意了去,他并未急着回答张柬之的问题,而是长出了一口大气,眉头一皱,已是紧锁成了个大写的“川”字。 “能否设法先动高智周?唔,最好是让后党来出这个手。” 李显默默地寻思了一番之后,还是觉得不能坐视李贞在政事堂里坐大,这便出言谨慎地开口问道。 “若如此,则须从长计议了,唔……” 李显给出的题显然不容易解,纵使智深如张柬之,也一样无法立马便给出个稳妥的办法,只能是皱着眉头苦思不已,而李显也不出言催促,同样微皱着眉头,陷入了沉思之中,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便因此而凝重了起来。 “某有一策,或许可行,只是个中风险却是不小。”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,天色都已擦黑了,沉思不已的张柬之霍然睁开了微闭着的双眼,精光闪烁地说了一句道。 “哦?先生有何良策,且请说来与本宫听听。” 李显苦思了良久,却并无所得,此际一听张柬之有策可用,自是来了精神,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起来。 “殿下明鉴,而今夏收在即,依朝廷旧例,须得派大员巡抚四方,以督促各州,殿下何不奏请其事,揽高智周参预其中,着其督巡河南道,待其至蔡州时……如此这般,或可诱发其事也!” 张柬之略一沉吟,将所思之计策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番,只是言语中还是有些保留,并不敢作出十足十的担保。 “唔,于理来说,此策当是无碍,就如此定了也好,只是高智周一去,宰辅之位便空出一人,先生看能否顺势推狄公上位?” 李显细细地将张柬之所言咀嚼了一番,也以为个中风险确是不小,只是要想找到更好的法子怕也很难,微一沉吟之下,还是决定冒险一试,左右事若不成,最多也就是维持现状罢了,却也不会坏到哪去,倒是对高智周倒下之后的局面更为关注上一些,琢磨着看能否将狄仁杰这个心腹重臣今早扶持起来。 “此事万万不可!” 李显刚一表露出要推狄仁杰上位的意思,张柬之便已是截口顶了回去。 “哦?此话怎讲?” 李显也就只是一个想头罢了,却没想到竟引来了张柬之如此这般的坚决反对,不由地便是一愣,疑惑地看了张柬之一眼,不解地追问了一句道。 “殿下明鉴,从今日之事来看,陛下对殿下之势大已是有忌在心,纵使殿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