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76节 (第2/3页)
位方家宽谅。”略顿一顿,“在下以为,木兄方才所言,皆为势之运动。天下大势成形于天下众势,众势互冲互动,天下于是乱象纷呈。但天下众势无论如何乱冲乱撞,也必臣服于天下大势。唯有把握天下大势,才可解此乱象。” 公孙衍似有不解:“请苏子详解!” “天下大势归一,天下乱势亦必依此而动。凡顺大势而动者,当为顺动,凡逆大势而动者,当为反动。依此判断,众势之动皆可有解。越势趋齐,当是盲动;楚势趋宋,当是顺动;魏势向楚,楚魏言和均是智动;越势伐楚,当是蠢动。” 公孙衍沉思良久,若有所悟,点头道:“苏子果然高论!只是在下仍有一事不明,望苏子辟解!” “公孙兄请讲!” “越人伐齐,确为盲目,但越人转而伐楚,也算占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当是明智之举。越人二十万众今已攻至云梦,楚郢指日可下,苏子为何却说它是蠢动呢?” 苏秦微微一笑:“依公孙兄见识,当可看破,何必再问苏秦?” “在下愚昧,还望苏子指点!” “既如此说,”苏秦笑道,“在下只好班门弄斧了。越人久居东南,不知中原变化,政治、农商、武备、韬略、人才诸种,均落后于中原不下百年,唯有锁势收敛,深居简出,或可因占地利而维持偏安。偏这越王看不明白,仍以春秋眼光管窥天下,不自量力,出山争霸,这又前来与大楚争锋,欲步昔年吴王之尘,岂不可笑?” 樗里疾惊道:“照苏子说来,此番越人必败了!” “越人败与不败,木兄拭目以待。” “苏子所言甚是。”公孙衍大是赞同,再次拱手道,“不过,听苏子所言,越人无论是伐齐还是伐楚,都是不智。既然都是不智,苏子为何视伐齐为盲动,而视伐楚为蠢动呢?” “越人伐齐,虽然必败,却未必亡国。越人伐楚,则国必亡。” “哦?”公孙衍一怔,“苏子何出此言?” “楚人伐越,越占地利、人和,楚未必取胜。越人伐楚,楚占地利、人和,越人必败。越人伐楚,必倾巢而出。楚地广阔,必诱敌深入。越人深入楚国腹地,既失地利,又失人和,更不得天时,如何能胜?越人一旦溃败,必全军覆没。此时楚人乘胜至越,如入无人之境,越国岂有不亡之理?” 苏秦的分析滴水不漏,公孙衍、樗里疾互望一眼,不无佩服。有顷,樗里疾又问:“听闻越人矢志伐齐,却在关键时刻突然转向。请问苏子,越人伐楚是否楚人之计?” “越王是否中的是楚人之计,在下尚不敢说。但据在下所知,越人行事,从不拐弯抹角。依越王的为人,更不会半途而废。越人突然转向,必是为人所惑,且此人必是当世高人。” “苏子怎知此人必是当世高人?”公孙衍急问。 “能使二十万大军心悦诚服地走向绝境之人,不为高人,何人谓之高?” 公孙衍急问:“请问苏子,这个高人为何要害越人,是他与越人有仇吗?” “非也,”苏秦摇头,微笑,“此人作此谋,不为别个,只为楚人。” “为楚人?”樗里疾大惑,“请苏子详解!” 苏秦拱手笑道:“依两位仁兄目力,这个不消在下破解了吧!” “在下受教了!”公孙衍站起身来,深揖一礼,“苏子高论,在下敬服!夜已深了,在下改日再来相扰!” 苏秦还过一揖:“在下胡乱言语,见笑了!” 二人走出运来客栈,樗里疾急不可待地说:“公孙兄,这下可以断言了吧!” “唉,”公孙衍长叹一声,“不瞒樗里兄,君上考问之事,在下苦思数日,至今仍然未得其理。苏子竟在片刻之间,以寥寥数语轻松化解,可见其才远胜在下。如此大才,君上若是得之,王业必成!” 樗里疾不无兴奋地说: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