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1节 (第3/4页)
却是主将赵云。 就在高唐南二十里处,赵云正带领一千兵卒冲杀曹仁的军阵。 裴元绍和赵云商议的战术很简单、很实用,你贾诩不是擅长阴谋诡计吗?咱们就扬长避短,发挥自己的优势,一刻不停的攻打曹仁,让你有计谋也没时间来部署。 赵云和裴元绍将四千骑兵分为四队,每队一千人,由赵云带领,一刻不停的冲击曹仁的军队,以杀止杀,御敌于营寨之外。 裴元绍负责指挥赵云的行动,同时掌管一千步兵。 这样一来,赵云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依靠超人的武勇在军阵之中往来冲杀,而不用分出精力来掌管兵卒。 简单来说,就是裴元绍向赵云保证:哥们,你只要找对方向杀敌就可以了,不用考虑胜败,不用考虑伤亡,也不用考虑什么阵势薄弱之处什么的。 再简单点说,就是赵云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大头兵了,只是这个大头兵武艺高超罢了。 由于夏侯惇被李重围困,曹仁也拿捏不准夏侯惇到底能不能挺到李重粮草耗尽的时候,所以曹仁不得不出兵牵制李重的兵力,也就是说,曹仁不得不攻打赵云的营寨,不得不和赵云野战。 说实话,曹仁真不知道李重手中只有五日的粮草,要是知道,曹仁绝对不会这么着急进攻的。 裴元绍不用指挥防守,因为曹仁的步兵根本就攻不到营寨的百步之内,裴元绍只需要站在高台之上挥舞手中的令旗,给赵云指引进攻的方向即可。 全无顾虑的赵云充分发挥一介匹夫的本色,在敌阵之中杀的不亦乐乎,曹仁阵中缺少骑兵,根本就缠不住来去如风的河北铁骑,被赵云杀的血流成河。除非曹仁结成密集的阵型,才能挡住骑兵的冲击,但很可惜,密集阵型只适合防守,不适合进攻。 曹仁实验了一次,让曹洪带领一千兵卒前去缠住赵云,但很可惜,曹洪根本就不是赵云的对手,曹仁手下的骑兵也没有李重的骑兵精锐,几个回合,赵云就杀退了曹洪,冲散了曹洪的一千骑兵。 但也要说明一点,就算赵云、吕布这样的猛将,精神和都修炼到一定的境界,也是有破绽的,也不是不死之身,在千军万马之中也有可能陨落的。绝世猛将阴沟里翻船的例子不是没有,只不过概率不大而已。 所以赵云也是在拼命,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碰运气。 其实曹仁也不是惧怕赵云的四千骑兵,用两个步兵、甚至三个步兵换一个骑兵,曹仁都能接受,关键是曹仁没办法一股脑的杀了这四千骑兵,这需要很长的时间。 冲杀了半个时辰,赵云就退回营寨,带领另外一队骑兵出来冲杀。这一队骑兵生力军,战斗力完全能得到保证。 接下来自然和裴元绍、赵云预想的一样,四队骑兵轮流冲杀一次之后,一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,无论是曹仁还是赵云的兵卒,都是需要休息,都是需要吃饭的。 第二百四十七章亡命之徒2 到了下午,赵云和裴元绍依照上午成功的案例,接着和曹仁混战一场,一直熬到晚上才收兵回营。 晚间就不需要赵云出力了,一千步兵休息了一天,精神头十足,眼睛都能看到五里开外了,曹仁想要偷营纯属痴人说梦,必须要说明一下,这是李重围城之后的第二天,也就是建安五年(200年)十一月初八。 不用密码哦来形容接下来几天的战斗了,总之,就是一个字:惨…… 建安五年十一月十一上午,赵云带着两千骑兵肃立在寒风之中,对面是曹仁一万五千大军。 没有激动人心的战前宣言,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;更没有鲜明的盔甲,没有滚滚黄沙,只有一片沉寂,漫天的寒风。 李重的骑兵眼神冰冷,刀锋更加冰冷。 在军官低沉的命令下,马上的骑士取出一条条泛黄的麻布,将手掌和刀柄缠裹在一起,这一战,即使厮杀到身死,他们都不想放下手中的兵刃。 “轰……轰……轰……”双方的兵卒慢慢移动脚步,向中间移动,速度越来越快,沉闷的脚步,此起彼伏的马蹄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