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旌旗_第12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20节 (第4/4页)


    诸葛亮自信满满的说道:“诸葛亮的法子一不费钱,二不费粮,三还节省时间,兵力无穷无尽。”

    刘备听得直翻白眼,心说你骗鬼呢,照你这么说,我还征个屁兵啊,就带你一个人出去打仗好了,你千万别跟我说你会撒豆,成兵呼风唤雨什么的。虽然心里把诸葛亮化为神棍了,不过刘备还是满脸笑容的说道:“孔明有何妙计快快说来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低声说道:“主公,如今中原饥荒非常严重,新野附近就有无数衣不遮体,食不果腹的流民,为了一口吃的,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,为什么不招些流民入伍呢,……而且他们也吃不了几天粮食不是。”

    刘备一拍大腿,笑道:“哎呀,我怎么忘了中原的流民了呢,哈哈哈……一事不烦二主,招募流民一事,就交与孔明你来办吧!”

    诸葛亮弯腰低头,恭声道:“诸葛亮谨遵主公将领。”

    没人看见诸葛亮眼中闪过的一抹阴骛之色,诸葛亮愿意给刘备出谋划策,说实话,君臣本来就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。但是这并不表示诸葛亮愿意无条件的给刘备办事,诸葛亮愿意做的是领兵打仗,而不是当刘备的后勤主任。

    领兵打仗,可以风光无限,为后世所敬仰,诸葛亮也是个凡人,怎么会没有虚荣心呢。

    可做后勤主任就不一样了,打了胜仗,风光都是领兵大将的。可一旦打了败仗,一顶粮草筹备不济的帽子扣下来,是个人就要拔层皮。所以说,征兵,筹备粮草真不是什么好活,诸葛亮正值盛年,不愿意窝在后面也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但心里郁闷归郁闷,诸葛亮也只能领命,人家刘备没准是信任自己,才叫自己招募兵卒的呢,要知道,过手钱财哪有不落油水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刘备却是有将诸葛亮撤离前线的心思,这不是刘备看不起诸葛亮,诸葛亮已经用事实证明自己是个人才,但是,刘备认为诸葛亮还有些稚嫩,需要磨练一下,才能独当一面。

    刘备的做法很正确,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,人才也是需要磨砺的。一鸣惊人有可能,但更有可能的是一鸣惊人之后,就一命呜呼了。

    比如说赵括,在长平之战前,赵括在赵国就很有威望,也很有能力,算是文武全才的人物,不然的话,就算赵王再傻也不会任命赵括代替廉颇当全军主帅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赵括也没大家认为的那么不堪,大家都知道,白起是秘密进入秦军大营的,也就是说白起在明,赵括在暗,若果赵括真的那么不堪,白起也不用那么费劲对付赵括了。

    另外,赵括中计之后,坚守四十余日,军粮断绝,却依然军心不散,足可见赵括的能力了。后来赵括冲阵身死,赵国的四十万兵卒才投降了白起,被白起坑杀,这四十万人的死,并不能全怪在赵括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赵括败就败在经验不足,心高气傲上,如果赵括不是那么心急进兵,立下功劳给别人看,再不济也不会被白起秒杀的。

    当然,我们必须承认,赵括不是白起的对手,但是这不是大家嗤笑赵括的理由。

    打一个比方,白起就是军事界的奥运冠军,赵括单挑白起,输了也是正常的,赢了才不正常,真当杀神白起徒有虚名啊,嘲笑赵括的自己找白起试试,没准白起都不用匿名掌控秦军呢。

    没看到廉颇和白起对战也连吃败仗,不得不坚守不战吗?不过人家廉颇久经沙场,要比赵括沉稳多了罢了。

    至于马服君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价,能不能当真都不好说,到了现在还有人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。

    纸上谈兵更是扯淡无比,给你本兵书看一遍你就能统领四十万大军啊,估计换个人连营寨都不会下,反正给蜘蛛十本兵书,蜘蛛也指挥不了四十万大军,谁要是觉得自己聪明,《纪效新书》啥的都有,自己找一本看看去。

    呵呵,蜘蛛没事吐槽几句,反正过了两千字,剩下的都不收钱,大家就当看笑话好了。

    第二百七十三章谁对谁错天知晓

    虽然心里有怨气,但诸葛亮还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,这也是能成就大事之人必备的素质。受了一点挫折就哭鼻子,那是懦夫的行为,当然,刘备这种以哭作为政治手段的人例外。

    不到三天的时间,诸葛亮就用一点点粮食招募了一万兵卒,虽然明知道自己就是当炮灰的,但饿急眼的流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。能多活一天是一天,不当兵的话,也许一天都活不下去呢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