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六百二十节 大杀器孙子兵法  (第1/2页)
    张越提起笔墨,在众人的注视下,龙飞凤舞一般,在竹简之上快速的写着。    大约过了两刻钟,一部一直以来深藏在张越记忆里的书稿,就正式面世了。    放下手里的毛笔,张越轻轻吹了一下竹简上的墨迹,笑着道:“此《孙武兵法十三章》,便赠与诸君,聊表心意!”    众人闻言,都是激动万分。    哪怕是作为带头大哥的上官安,也是兴奋难耐!    当世,知识就是财富,就是权力,就是官职。    而在所有类别之中,兵书最贵!    留候得黄石公授书《太公兵法》的故事,更是汉季最励志的心灵鸡汤之一。    但在现实中,留候常有,而黄石公难得。    便以流传度最广的《司马镶且兵法》为例,在整个汉室,能持有这部兵书的人,不足三千之数。    而其他诸如吴起、孙武、孙膑等兵家大能的著述,持有者人数,呈直线下降。    绝大多数兵书,都被持有者,秘而不宣,藏于家宅深处,视为传家宝!    故而,兵书比经书,更宝贵!    像是一部完整的《孙膑兵法》价值千金!    而张越的便宜祖宗留候张良的那部《太公兵法》,只要有人肯拿出来交易,有的是人愿意倾家荡产相求。    知识,特别是战争领域的理论指导知识,在汉季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的垄断之物。    也是因为这个缘故,张越的那部文字浅白的《战争论》才能迅速被人接受,并立刻风靡整个汉军内外。    没有办法,在这个知识被垄断的时代,不会有人挑肥拣瘦,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就很不错了!    只是,兴奋过后,众人开始冷静下来。    “叔父……”上官安轻身而拜,道:“承蒙叔父厚爱,不吝以兵书勉我等,小侄与众人,皆是感恩不尽!”    “然而……”上官安,抬头问道:“这《孙武兵法十三章》,小侄似乎从未有闻……”    当世,孙子兵法这部后世为人耳熟能详的著作,其实还未成形,也未有那么高的地位。    在事实上来说,现在的汉季,留存的是《孙吴兵法八十二篇》。    但很遗憾,这部兵书,缪误很多,在现实军事应用上意义不大。    所以,地位不是很高。    反而是孙武的后辈孙膑所著的《孙膑兵法》被汉家大将们广为称赞,纷纷拜读,以为是用兵者必读之书!    张越听着,呵呵一笑。    他拿起自己写就的简书,道:“这《孙武兵法十三章》乃是吾祖所留,秘藏于家中,以为传家之物,所涉兵法战略,自成一派,以我观之,应是孙子真本!”    此话一出,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。    张越所说的‘吾祖’是谁?    这还用想吗?    当然是留候张良!    而张良是汉季最成功的军事家之一。    其与韩信的地位,是一般无二的。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当初,高帝曾命张良、韩信主持了一次对全国兵书的大整理。    若此书乃是张良留给自己子孙的传家宝,那么……    每一个人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。    只是,如此秘宝,这‘叔父大人’居然也舍得拿出来,送给大家?    众人有些不太敢相信。    张越见着,却是笑着将手里的简牍塞到上官安手中,道:“当今天下,各家持门户之见,敝帚自扫,吾甚痛之,故自微寒起便坚持以书授人,不取分毫!”    如今,长水乡甲亭的书亭甚至已经成为了整个关中的一道风景线。    特别是随着张越地位拔高,他不断派人,从长安送回大批书简,包括儒、法、黄老以及历代名臣之作。    全部免费公开,允许任何士子自由抄录。    这一举措,大大促进了汉家的文艺繁荣与文化发展。    知识第一次在汉季得以公开传播。    目前虽然规模不大,受益者也不多。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