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风流_第33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39节 (第2/3页)

个中详情他自是心中有数得紧,但却绝不可能在此际有甚不应该的表现,这便假作惶急地应答了一句道。

    “哦,那好,显儿且先看了军报再说。”

    高宗倒是没怀疑李显在此事上有埋伏,这一听李显尚不知具体之军报内容,忙将搁在手边的军报拿了起来,递给了李显。

    “父皇明鉴,吐蕃人生性蛮横少教化,此乱之由来虽不可考,可平之却是不难,难的是如何稳固各方,故此,儿臣以为当剿抚并用,另以教化其民为辅,或可确保不再有此等乱事也。”

    军报虽是不长,可李显却看得很慢,细细地过了一番之后,方才一扬眉,语调平缓地道出了平乱之总则。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以为殿下此言正理也,当是可行无虞!”

    刘仁轨本身就精熟军政之道,自是听得出李显此策的可行性极高,加之其如今已是李显之心腹,自然要为李显呐喊上一把,也不等高宗有所表示,便已从旁嘉许了一句道。

    “剿抚并用,教化为辅?唔,听着倒是可行,媚娘,裴爱卿,尔等对此可有甚不同看法么?”

    高宗本意也不想战乱延续过久,这一听李显此言颇合其意,自是不会反对,只是为了慎重起见,倒也没急着下个决断,而是探询地问了武后与裴行俭的意见。

    “陛下明鉴,老臣别无异议。”

    裴行俭虽不是李显的心腹,可心底里却是向着李显的,当然了,在其看来,这条总则本就无甚错处,他自不会有旁的意见可言,出言附和自是该当之事,唯有武后却是一言不发,眉头紧锁成了个“川”字,似有着无穷之担忧一般……

    第七百四十八章艰难的和议(五)

    “媚娘可是以为有甚不妥么?”

    一见武后眉头紧锁,高宗不禁为之一愣,紧赶着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明鉴,妾身以为显儿此策倒是行得,只是吐蕃乃化外之地,剿易抚难,教化更是难上加难,若非干员能吏,恐难为之,今观河西诸将,讨贼或许无碍,督抚以致教化恐非其等所能为也,须得谨慎行事方好。”

    武后倒是没反对李显的提议,但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细则性的问题,个中意味绝非表面上那般简单,实则是在提醒高宗一件事,那便是此次吐蕃有乱或许正是朝堂插手河西的大好之时机。

    “嗯,媚娘此言甚是,裴爱卿以为如何哉?”

    高宗虽算不得明君,可到底是当皇帝多年之辈,闻话听音的能耐还是有点的,自是听懂了武后话里的隐蔽之意味,心下不禁为之一动,已是起了调整河西官场的心思,可又担心着李显那头的反弹,并不敢马上做出个决断,而是将问题抛给了裴行俭这个首辅大臣。

    “陛下明鉴,臣以为此事确该慎重些方好。”

    裴行俭能当如此多年的首辅大臣,自然不是愚钝之辈,自也同样听出了武后的话外之音,当然也明了了高宗的意图,心下里不禁微有些犹豫,可到了底儿还是支持了武后的意见,不为别的,只因裴行俭在武后与李显之间虽是向着李显,可他真正忠于的人却是高宗,同样不愿见到李显手握一地之重权,毕竟太子权太重的话,于朝廷来说,并非甚好事,至少在裴行俭看来是如此。

    “嗯,朕也以为媚娘之言乃谋国之道也,显儿以为如何啊?”

    得到了裴行俭的支持,高宗的底气显然是足了不少,也有了敢于直面李显的依仗,唯恐夜长梦多之下,竟不管不顾地要当场逼迫李显表明态度了。

    该死的老贼婆,还真不让人省心!

    尽管在推出吐蕃计划时,李显早已预料到武后会借此生事,可真到了武后发难的时候,李显的怒气还是控制不住地往上涌,但却并未带到脸上来,而是不动声色地朝着高宗一躬身道:“父皇圣明,儿臣别无异议,只是而今战事为要,其余诸般终须得尘埃落定之后再做计议也不迟,若不然,一旦前线糜烂,后果恐不堪也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妾身以为显儿过虑了,区区吐蕃小寇耳,有黑齿将军在,雷霆扫穴亦不为过,依妾身看来,半年之内必可定矣,圣上,您看呢?”

    武后既然要找事,自然不会因李显一句轻巧话便作罢了去,不等旁人出言,她已是毫不客气地给这场吐蕃平乱限定了个期限。

    “嗯,朕看可以,吐蕃早已今非昔比,不过四部草寇罢了,平之理应不难,半载当是够了,传朕旨意,无论黑齿将军所需如何,各有司衙门皆须尽力配合,不得有误!”

    在肢解河西势力上,高宗与武后的心意乃是完全一致的,哪管李显是如何想的,紧赶着便出言下了定论。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高宗既然已将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,在场诸人纵使觉得不妥,也势不能再提出反对的意见,只能是各自躬身应诺不迭。

    “嗯,显儿先前说剿抚并用,朕深以为然,剿既已无碍,这‘抚’么,确是该好生斟酌一二的,媚娘主持朝局有年,于政务,当是熟稔的,此事就一并办了去好了。”

    高宗身为皇帝,趁热打铁的能耐自是不差,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